從09年暑期開始,江蘇省大力推行教育減負,至今已取得明顯成效。但省人大代表、新東方副總裁王修文表示,減了學習時間,并不意味著是真正減負,作為學校和老師,應該幫每位孩子找到興趣點最為重要。
在校時間“減負”了作業多了,輔導班多了
王修文在調研中發現,在一片“減負”聲中,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
他說,“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多數孩子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現在貿然減負,很多孩子出現了管不住自己的情況,不少孩子無所事事、沉迷網吧等。還有些學校,雖然減少了學生在校時間,但為了保證學習效果,布置的作業反而更多。”
王修文認為,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指揮棒”沒能真正改變。“在中高考(論壇)模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很多家長選擇讓孩子上課外輔導班。在這種情況下,又產生了一種新的不公平,經濟困難家庭的孩子,顯然在選擇培訓班上處于劣勢,他們在教育上也就處于劣勢。”
減少時間不等于減負尋找到孩子興趣點至關重要
王修文表示,幫孩子找到興趣點最重要。學生感覺負擔重,關鍵在于,孩子帶著不愿意的心情,做了很多他們認為低效無趣的事。
王修文說,“減負”的關鍵是讓孩子們愛上學習、愿意奮斗,使他們身上有重擔,心中無負擔,在快樂中負重前行,是一種理想的教育狀態。因此,減負必須先從根本上讓孩子的學習變得心甘情愿,而不在于片面減少其學習時間。
王修文還表示,減負應該減的是“過分的、不合理的、不科學的書本學習”,而不應減“刻苦勤奮學習的優良傳統和精神”。
改變學生評價體系體育也應納入中高考總分
究竟如何能為學生真正實現“減負”目標,王修文認為,應該根本改變中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他說,要從根本上改變教育評價體系,使人的全面發展,成為教育評價的目標。為了適應這種評價,學生就必須追求全面發展,這樣他們限于書本的學習就會自然減少。
因此,中高考改革迫在眉睫,是否可以考慮把體育成績作為中高考成績的一部分,中高考不僅要考體育,而且要讓其占較大比重,比如在高考總分中占30%。“我們總講德智體全面發展,但在現在的高考中,體育卻一分權重沒有,很不合理。既然高考是指揮棒,那么我們就巧用指揮棒,通過大幅增加體育分的權重,引導學生加強體育訓練。最終會使孩子們的書本學習負擔減輕,身體運動多了,對他們一生都有大好處。而且,體育鍛煉給人的好處,絕不僅在于身體健壯,它對人的意志品質等,有一系列的好處,是一項很好的綜合素質教育。”
他還表示,“增加體育在中高考中的權重,這一項可操作性很強,只要根據年齡,確定一系列的項目和標準,進行測試和打分即可。體育如此,藝術、德育等,也可以不斷探索,將其科學地納入中高考體系,只要我們形成了全面考核體系,引導學生必須全面學習、全面發展,就能有效地避免現在過度的知識學習,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和真正的減負。”
改變老師考評方法不惟升學成績論英雄
王修文認為,只為老師增加工資,而不改變對其核心的考核辦法,也會對減負造成阻力。“只有切實地改變對學校和對老師的評價體系,才能從源頭上實行素質教育。”王修文稱。
他在議案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對老師的考評為例,老師的考試(包含更多更全面的學科學習)和升學成績應只占到30%左右,其余可結合學生、家長對該老師的滿意度,學生活動開展情況,社會實踐情況,各種素質比賽成績,行為習慣評比,等等,推出各項要求和指標,對老師進行綜合考評,迫使老師開放思維,改變做法,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