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荒”與職教“生源貧血”矛盾突出
“我現在正在外省參加一個中等職業教育東西部合作辦學洽談會,希望能為學校爭取一批生源。”4月17日上午,淮安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黃少基在電話里告訴記者。
黃少基介紹,今年淮安企業對技工的需求大增,僅市開發區就增加了10萬用工,而本地職業學校只能提供兩萬多畢業生,技工缺口達7萬多人。“讓人頭痛的是,招生本來就很費勁的中職學校,目前還面臨初中畢業生人數剛性減少的問題,不得不千方百計挖掘生源。”
在南京,“技工荒”與職業教育“生源貧血”的矛盾同樣很突出。前不久,南京市相關方面負責人在該市職業教育聯合會成立時介紹,目前南京各大企業最缺的就是有技能、高素質的一線職工,這部分缺口高達19萬人,而且還在擴大。“中職校招生遇冷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由于生源短缺,相當一部分職校門檻一降再降,甚至不設分數線,生源質量明顯偏低。”該市一位職校負責人透露。
“為了完成中職招生任務,我們走遍了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嘗盡千辛萬苦。”蘇中一個大市的教育局長形象地道出了中職招生的艱辛。
據了解,進入新世紀以來,江蘇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等傳統產業,電子信息、新材料、環保、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及現代服務業領域,高技能人才均嚴重短缺。
“江蘇是職教大省,全省中、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均位居全國第一,近年遇到的中等職業教育招生難問題很有代表性,迫切需要引起關注。”省教育廳職教處處長尹偉民表示。
爭擠高考“獨木橋”,職教價值“被潛伏”
“中職學校遭遇生源難題,有客觀因素,如隨著人口出生率下降,各地初中畢業生人數都在減少,不可避免地會對中職校生源產生影響。”南京市教育局職社處處長梁曉峰分析說。
“社會對職業教育認同度較低,望子成龍的家長們都想讓子女做白領,而覺得上職校做藍領低人一等,因而爭著讓孩子擠高考‘獨木橋’,這也是職業教育生源萎縮不可忽視的因素。”采訪中,記者多次聽到這樣的反映。
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學校校長孫兵告訴記者,每到招生季節,都會出現家長爭著交擇校費讓孩子上名牌高中的情形,職業學校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得四處尋找生源,主動“上門推銷”學校,這種情況已持續多年。
“實際上,好的職校、好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并不比一般高校差。”孫兵舉例說,該校幾個招牌專業如美容、群藝(幼教方向)、美術設計與動漫專業等,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7%以上,還有兩個專業就業率達100%,畢業生供不應求。“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一技之長越來越比一張學歷文憑重要,可是不少家長還沒意識到這一點,仍一味盯著高考。”
“我現在每個月的收入平均都在5000-6000元,多的時候達到1萬元。”在南京一家高爾夫球場任教練的“85后”中職校畢業生陸華欣告訴記者,他在初中的成績很一般,上不了好高中,所以就選擇了上職校,并選擇了有就業潛力的高爾夫專業。“現在我的收入比好些上大學的同學都強,不存在職校畢業低人一等的問題。”小陸自豪地說。
“我省高等教育入學率雖然很高,但并不意味著所有中學生都有機會上大學。對于那些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初中生來說,趁早上職校學個一技之長,不僅就業有競爭力,而且一二年級每年還可享受1500元國家助學金的優惠待遇。”業內人士指點說。
多方拓展,構建職業教育生源“立交橋”
“技工荒”和產業轉型升級,呼喚加快破解職業教育“生源貧血”,培養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實用技能人才。
“關鍵是要在增強職業教育影響力上下功夫,切實改變人們的成見。”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教研所副所長王壽斌指出,近年來,國家對中職教育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可普通百姓對中職的認可度并沒有多大改變。究其原因,“勞動密集型企業巨額的用工需求,一定程度上誤導了中職教育人才培養定位。因為不用擔心學生就業問題,不少中職校忽視人才培養質量,滿足于將畢業生‘一送了之’,從事技能要求低、勞動強度高的低層次勞動,最終使中職教育聲譽大損、吸引力漸失。”
為職校生升學創造更寬廣的空間。南京市教育局職社處處長梁曉峰、玄武中職校校長孫兵等不約而同地認為,增強中職教育吸引力,讓學生真正學到技能是一方面,同時要拓寬中職生升學通道,讓那些有升學愿望的畢業生都能夠“升學有門”,滿足社會、家長和學生對學歷升級的需求。“目前,雖然有對口單招這條路,但每年的招生計劃有限,通道還很狹窄。”
拓展中職招生范圍。初中畢業生一直是中職招生主要對象。王壽斌等專家建言,當前,在中職生源日漸緊縮、企業又面臨轉型升級的現實背景下,大批農民工和低位就業人員迫切需要職后教育,職業學校理當順勢而變,開拓技能培訓市場,擴大生源。“此項培訓雖已在不少地方啟動,但力度還需加大。”
“中職校要緊跟產業結構調整,強化校企合作,努力培養與企業需求高度匹配的技能人才。”專業人士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