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蘇省普通高校錄取各類新生371991人 高考錄取率達87.3%,再創歷史新高
江蘇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于8月22日全部順利結束。全國共有1454所高校在我省共錄取各類新生371991人,高考錄取率達87.3%,比2013年提高1.5個百分點,再創歷史新高。整個高招錄取工作安全有序、平穩順利,圓滿實現了“更高滿意度的平安高考”的目標。
一、我省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基本情況
全省共有42.57萬人報名參加高考,相較去年同期44.86萬的報考人數,減少2.29萬人,減幅為5.1%。
全國共有1454所高校在我省共錄取各類新生371991人,高考錄取率達87.3%,再創歷史新高。按錄取層次分,本科錄取217633人,專科錄取154358人;按錄取類型分,統招錄取323021人,注冊入學錄取23014人,高職院校單獨招生錄取 24498人,保送生、體育單招等各種特殊類型招生錄取1458人。總體上看,今年我省文理生源比、計劃比更加匹配,考生志愿填報率很高,填報志愿也更加理性,各批次平行志愿一次性投檔滿足率比往年有顯著提升。
我省實施高職(專科)院校注冊入學已進入第四年,全省參加普高注冊入學試點院校擴大到57所,其中民辦21所、公辦36所,錄取各類考生23014人,順利完成錄取任務。
今年是我省第二年實施“異地高考”政策,來蘇務工就業人員子女與本省戶籍考生同時參加報名、享受同等考試、錄取待遇。共有3002名隨遷子女在我省參加高考報名,約占全省參加高考報名人數的0.7%。其中文科類1115人,理科類1681人,藝術類(純)159人,體育類(純)13人,其他34人;有2309人被錄取,其中,本科錄取1574人,專科統招批次錄取735人,高職(專科)注冊入學錄取95人。
今年,我省首次在文、理科提前錄取本科批次設置“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由蘇州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11所省屬本一批次高校共安排招生計劃550人,面向我省12個實施脫貧奔小康工程重點縣(區)的農村戶籍考生定向招生。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執行本一批次錄取最低分數線,共錄取考生427人。
二、我省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主要特點
1.進一步完善高考政策。今年,我省普通高考在政策方面主要有以下三項調整:一是提高來蘇務工就業人員子女子女招考待遇。符合報名條件的隨遷子女享受與我省在籍考生相同的考試與錄取待遇,今年在我省報名參加高考的隨遷子女共有3002名,比去年增加了2655人。二是改進考生志愿填報方式。今年我省首次采用動態口令卡方式填報各批次平行志愿和征求平行志愿,簡化了考生填報手續,節省了時間和精力。三是進一步加強對1%預留計劃的使用管理。今年本科高校1%的預留計劃僅用于調節線上生源不平衡問題,并進一步強化使用管理,高職(專科)院校不再安排預留計劃。
2.進一步鞏固改革試點成果。今年,我省圍繞全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方案,穩步推進自主招生、高職單招和注冊入學三項改革試點工作。一是省屬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穩步推進。11所試點高校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培養目標和要求的人才選拔標準,努力構建多位一體的人才選拔綜合評價體系,在推薦錄取和破格錄取上有所突破,選拔了一批整體素質較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培養潛力的考生,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深化發展。二是深化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試點。新增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參加改革試點,試點工作院校數量達到34所,初步形成了具有江蘇特色的高職院校人才選拔制度。今年計劃招生2.3萬人,實際報名5.3萬人,最終錄取2.5萬人。三是進一步擴大“注冊入學”試點院校數量。今年參與注冊入學試點院校達57所,其中公辦36所,民辦21所,“注冊入學”已經成為我省推進高校招生錄取體制創新、促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全國具有開拓、示范、引領意義。
3.進一步規范招生錄取工作。我省認真貫徹教育部關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的通知精神,嚴格執行招生政策,嚴格遵守招生紀律,嚴格加強隊伍管理,不斷提高工作質量。
一是嚴格執行招生政策,確保招生錄取“零點招”。錄取工作中嚴格執行教育部和省招委會各項招生政策規定,堅持“公平公正、擇優錄取”的工作原則,嚴格遵守向社會做出的“不在政策之外降低一分,不在計劃之外特批一人”的承諾。特別是加強1%預留計劃的使用管理,按照教育部政策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強調使用紀律,所有考生均按照批次和志愿從高分到低分順延錄取。今年,省紀委、省教育廳監察室繼續選派專員進駐錄取現場,參與錄取工作,參與重大問題的集體研究,檢查監督招生政策、招生紀律的執行情況,切實維護考生的權益,確保招生工作風清氣正。
二是堅持人防技防物防,確保網絡數據“零事故”。 嚴把網絡安全關,強化與公安、電信等部門的聯動協調機制,構建高科技“防火墻”,確保網絡暢通。抓好信息安全關,部署數據庫審計系統,杜絕非法操作,及時備份數據,確保信息準確。制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并進行模擬預演,有效確保“網絡絕對通暢、系統絕對可靠、數據絕對安全”。
三是科學優化工作流程,確保錄取全過程各環節“零差錯”。 堅持以“零差錯”為目標,進一步完善錄取現場管理體系,優化錄取操作流程,確保錄取管理更加高效、規范、有序。錄取現場專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秘書宣傳組、錄檢審核組、系統組、信訪接待組、后勤保障組和市招辦組等六個職能組,形成了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相互監督的部門聯動機制。在計劃管理中,強化“一個計劃就是一位考生,一個計劃就是一份責任”的理念,管理好每一個計劃,切實做到“計劃調整、公布、審核零差錯”。檔案投遞中,投檔組反復核查數據,多次模擬比對,確保完全無誤后才能正式投檔。錄檢聯絡中,聯絡組進一步細化了錄檢原則,對每一個考生的錄取或退檔都做到有理有據,符合政策規定,符合招生章程,經得起檢驗,切實維護了考生的利益。通過這些舉措,確保了整個錄取全過程、各環節的“零差錯”。
四是深入推進陽光招生,確保服務考生“零距離”。進一步貫徹教育部招考信息“十公開”要求,推進陽光招生工程,進一步加強信息公開的力度,通過新聞發布會、新聞通稿、網上咨詢、在線訪談、溫馨提醒、手機短信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化向考生及家長宣傳招考錄取政策,指導考生填報志愿,及時發布招生錄取信息。錄取期間,每天3次更新考生錄取信息,及時組織網上咨詢會,回答考生咨詢2.4萬多條,發布溫馨提醒短信88.9萬條。同時,熱情關心弱勢群體,專門建立殘疾考生數據庫,關注跟蹤考生的錄取動向,今年共錄取殘疾考生180人。錄取期間還邀請考生及家長參觀錄取現場,邀請新聞媒體記者集體采訪錄取現場,使整個錄取過程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為方便考生家長咨詢,確保信訪渠道順暢,今年,省教育考試院繼續在錄取現場及院辦公樓分別設置了信訪接待處,并向社會公布了3部信訪咨詢電話,安排業務骨干并抽調各市招辦主任接待考生和家長的咨詢來訪,考生及家長來電來訪基本是咨詢類問題,沒有發生一起群體性上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