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明故宮校區二食堂在賣‘學霸鮮肉包’,要不要去嘗嘗?”“現在連包子都這么拼,必須去??!”最近,明故宮校區第二學生食堂推出的“學霸鮮肉包”,在南航校園中成為師生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這一品牌包子從研制到出品、從調試到定型、從推出到傳播,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一部學霸成長史。
“學霸”來了 4月25日早餐時段,二食堂東面窗口多出了一籠籠白胖大肉包,在熱騰騰的蒸汽中噴香誘人,刺激著師生們的食欲神經,“學霸鮮肉包”出道了。筆者在晚餐時段路過二食堂“學霸鮮肉包”窗口,前來品嘗包子的師生絡繹不絕,一雙雙企盼的眼睛和一顆顆食客的心不遺余力地展現在一籠籠包子面前。 幾乎定點在二食堂吃晚餐的劉同學告訴筆者,稀飯、包子和小菜是他晚餐的標配,自從二食堂推出“學霸鮮肉包”,兩個學霸包子和一碟小菜變成了他的固定搭配。至于包子的口感,他這樣說道:“面皮松軟,餡心爽口,調料提味,感覺做得很用心。”李老師是南航退休的老教師,剛剛買完包子的她告訴筆者,周圍的包子都不如南航包子好吃,實惠味美,幾十年也吃不夠。對于新推出的“學霸鮮肉包”,她評價到:“價格稍高,但口感絕對值這個價錢。” “學霸”誕生之前 明故宮校區第二學生食堂,有這樣一位師傅,他是從業二十多年的飲食老行家,他是食堂后場白案手法嫻熟的面點大師,他的名字叫肖正山。肖師傅在南航后勤飲食這二十幾年,一直默默耕耘于一線,二食堂的后場面點間便是他的工作間,從這間15平米走出的各色面點都是他和白案師傅們的作品。本學期開學之際,為給師生提供更加貼心的餐品選擇、更為真誠的餐飲保障,肖師傅在第二食堂主任胡彬的提點下,開始研制一種古老而傳統的面食——包子。 包子,作為饅頭的進化版本,出現在人們一日至少兩餐餐桌上的幾率較高,而這種可就稀飯可咗小菜的面食,也是高校食堂中最為常見、最受歡迎的食品。為將簡單的餐食做出不簡單的口感,肖師傅充分發揮多年面點制作經驗,帶領面點師傅們反復試驗、多次嘗試,力求做出最為精致細膩、口感獨到的包子。
“學霸”成長史為將包子做透、做專,二食堂臨時組成了包子研制團隊,由食堂主任胡彬總負責,肖師傅擔任技術指導,中心領導作為顧問。面粉實驗,是肖師傅及其包子團隊,在研制肉包時做出的最先嘗試。他們分別從不同面粉做出面皮的光澤度、蓬松性等方面試水,經過前后至少五次面粉篩選,最終確定成品用粉。面粉確定了,如何在不使用添加劑的情況下,達到松軟優質的口感,包子團隊也下了一番功夫,在經過面皮醒發時間和溫度上的多次嘗試,綿軟蓬松面皮成型。同時,餡料是包子的核心和關鍵,在為包子調餡過程中,制作團隊分別從餡料色澤、肥瘦比例、口感香度等幾方面入手,并將輔料比例精細化、數據化,不斷調整配比、用心精選、優化整合。 為將自家包子與具有一定社會認可度的包子做比較,包子團隊成員專程到“和善園”、“蒸全味”、“避風塘”、“張府園”等周邊7、8家包子店,買來成品進行對比,找出外形、口感、用料方面的差距,不斷總結、調試,經過多輪嘗試,最終得到了顧問們的認可,“學霸大肉包”初步成型。為進一步穩定質量、保證口感,包子團隊利用兩周時間嚴格按照研制出的配比制作,為成品定型。
如何將包子以合適的價位推出,包子團隊進行了精細的成本核算,并赴“江南小鎮”、“蒸味全”等公司進行價格調研,同時邀請學生、老師試吃,咨詢價格是否符合校園食客心理標準,以此為包子做進一步定價、定型。飲食中心也對研制團隊提出要求,強調要切實提高水平、穩定質量,達到質價相符。1.5元一個不含添加劑的“學霸鮮肉包”推出了,這在南航的餐飲歷史上是首次,而包子的獨到口感和上乘品質飽含著包子研制團隊的良苦用心。
二食堂主任胡彬告訴筆者,一籠12個的大肉包子每天能賣出四、五十籠,雖只在早晚餐時段售賣,仍然廣受師生歡迎。二食堂將再接再厲,陸續推出湯包、餡餅等特色面點,為師生提供貼心、放心、隨心的餐飲服務。 不論是亮眼的名字,還是過硬的口感,“學霸鮮肉包”吸引著南航的師生們,如“食在南航”的口碑一樣盡顯南航飲食的低調奢華。為師生提供用心的服務和優質的餐食始終是飲食中心秉持的核心理念,在滿足師生多元化需求的同時,中心著力于塑造良好的餐飲環境與氛圍,努力提升廚師烹飪技藝,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全面提高服務水平和就餐環境,實現辦師生滿意的飲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