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國家公祭日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永遠的傷痛,古城淪喪,煉獄六周、生靈涂炭,血染秦淮、水赤長江,同胞罹難、山河泣血。如今,時隔八十年,累累白骨尚在,血淚記憶猶存,蝕骨之痛經久難愈。對歷史閉上眼睛者也看不到未來,于是有了這一次主題教育活動,只為銘記歷史,祭奠亡靈。
櫻花廣場上,“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和平墻簽名活動順利舉行。伴著瑟瑟的寒風,懷著壓抑的心情,數百名在校學生在和平許愿墻寫下自己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哀思以及對世界和平的美好祈愿。每字每句,都發自肺腑,而悼念之思、歷史之痛早已超出文字的表述,沉重的氣氛久久縈繞在校園上空。面對著這一切,機電學院的李翊唐同學緩緩道來:“我認為現在回看起八十年前的這場災難,我們除了對之紀念與緬懷,還應該考慮一下為什么這件事情會發生。因為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孱弱的國家,為了不讓這種慘案再在我們和后輩身上發生,我們應該努力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應該把心中的悲傷,心中的憤怒作為力量,放到我們每天的學習、生活、工作當中去。”
當天晚上,以“勿忘國恥, 振興中華”為主題的觀影活動于2111教室開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考學院組織學生觀看《1937南京記憶》,在一片肅穆之中,同學們全程認真觀看,那些悲慘的回憶,在每一個人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觀影結束后,在主持人的指揮下,全體同學起立默哀一分鐘。同學們都低頭沉思,眉頭緊蹙,為逝者哀悼。
接下來,一場南京大屠殺的研究思考與歷史審視主題團課在2111教室舉行。機電學院團委書記王洋圍繞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定義、南京保衛戰的多重關聯、南京大屠殺的根源探究、對日本虛構派的史實批判等四個方面內容,為廣大團員青年展現了南京大屠殺的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引導他們認知更為全面、更為深刻的南京大屠殺史實。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同學們在聆聽完團課后,感慨良深。大一機械工程專業的同學說,從未如此系統而深入地了解南京大屠殺這個歷史事件,心靈上深受震動。歷史不容篡改,也不容每一位青年遺忘。振興中華,珍愛和平,需要我們每一位青年擔當使命,守土盡責。最后,國防生同學帶來了詩朗誦《和平之歌》,呼吁更多青年同學為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而奮斗。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學院組織開展的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就是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引領廣大團員青年明晰時代責任與歷史擔當,勤學真知,練就本領,將個人的青春夢與航空報國夢、民族復興夢結合在一起,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