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發展規劃為指引,搶抓機遇,頂層設計,為南航“雙一流”建設繪制美好藍圖
年初,學校召開2019年干部教師大會暨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這是一次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大會,是校黨委深入謀劃、統一部署、堅強推進的戰略動員,也是全校師生團結鼓勁、凝聚共識、催人奮進的行動指南。新學期,我們以發展規劃為指引,繼往開來,把機遇緊緊攥在手里,將使命牢牢扛在肩上,努力開創南航發展規劃事業新格局。
“發展規劃”事業一張藍圖繪到底,“頂層設計”工作一竿子插到底。面對教育改革和發展新形勢,我們以“航空報國、砥礪奮進”的南航精神,以“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勇氣和干勁,搶抓機遇,全力以赴,奮勇爭先,努力為南航“雙一流”建設繪制美好藍圖。
以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為引領,貫徹落實“十三五”科學謀劃“十四五”。持續推進 “十三五”規劃貫徹落實。思路決定出路,只有超前謀劃、提前部署,才能抓住機遇、占得先機。2018年,我校“十三五”規劃接受了中期檢查,根據上級主管部門工作要求,學校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針對“十三五”規劃目標完成情況、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實施進度、重點改革推進情況、保障措施落實以及后續思路的凝練等進行總結評估,完成編制《“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同時,積極開展 “十三五”基本建設項目庫完成情況梳理工作,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凝練后續思路和主要任務,匯總形成《部屬高校“十三五”基本建設項目庫中期總結報告》。“十三五”規劃實施總體進展順利,各項重點任務穩步推進,多項指標完成情況較好,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總體實現“時間過半,完成任務過半”的階段目標。“十三五”中期評估工作為“十三五”后兩年及今后一個時期,繼續深入落實九大建設舉措,確保完成規劃各項建設任務,全面提升學校學術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有序啟動“十四五”規劃思路編制工作。一年之計在于春,良好開局在于謀。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面對高等教育的巨大變革和快速發展,學校發展需要破解的難題、補齊的短板仍然很多。我們將認真總結“十三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有效經驗,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和“三步走”戰略布局,針對世界前沿科技的發展方向、國內行業類大學的發展路徑、國際和國內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南航學科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內容,全方位開展“十四五”規劃的前期調研及論證工作,全面分析學校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主動對接國家地方科技教育改革的需要,重新審視學校深化改革的目標和任務,把握新要求、搶抓新機遇,不斷開創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全面推動“一校兩地四區”規劃布局,為學校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深入論證新校區功能布局定位。2016年11月,學校與南京市浦口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在南京江北新區籌建國際校區;2017年5月,與常州市和溧陽市政府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在溧陽籌建南航天目湖校區。至此,我校形成了“一校兩地四區”辦學新格局。校第十六次黨代會明確提出 “把南航建設成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奮斗目標,并制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要統籌做好‘一校兩地四區’規劃布局,實現空間資源利用與內涵建設發展的相互統一”的相關要求,2018年,學校謀劃長遠,統籌推進,在多校區功能定位規劃方面取得新進展,編制并完善了《“一校兩地四區”布局規劃》和《“一校兩地四區”規劃研究報告》,并提交黨委常委會審議,明確了將天目湖校區作為飛行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基地、通航類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適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民航與通航高端人才培訓基地;將江北新區國際校區作為中外合作辦學基地和國際新興交叉學科培育與發展基地,將校區建設成為南航國際化的橋頭堡及高端國際前沿新興交叉研究中心。
確保天目湖校區有序運行。天目湖校區的投入使用和有效運行,是實現我校辦學空間戰略調整拓展的關鍵,是“一校兩地四區”辦學格局初步運行的實踐和探索,把天目湖校區管理好、運行好,成為擺在南航人面前的突出任務和重大課題。面對這一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時間緊迫的系統性工程,我們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深化“一校兩地四區”辦學內涵,針對天目湖校區不同階段在校生規模和運行與管理方案進行充分論證。為確保天目湖校區2019年秋季第一期學生順利入駐,且入駐后教學秩序平穩、生活保障有力、校園安全穩定,成立天目湖校區黨工委和天目湖校區管理委員會,按照“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原則,對天目湖校區進行管理,確保校區初期運行工作穩妥有序開展。
努力推進江北新區國際校區籌備工作。我校江北新區國際校區規劃用地面積約400畝。學校結合未來發展需要,對接國家發展需求,合理定位,攻堅克難,全力推進新校區籌建工作,2018年校區籌建工作進入實質性階段,與南京江北新區正式簽署共同推進江北新區國際校區建設合作框架協議,并啟動南航農場拆遷對接和協調工作。后期,學校將積極落實與江北新區管委會簽訂的合作框架協議的各項內容;面向國際航空航天前沿與交叉領域和地方戰略新興產業,完善校區功能定位;結合新興交叉學科建設需求,開展“十四五”學校基本建設項目庫論證工作,為完善學科布局、發展新興交叉學科、提升學科建設水平提供新的物理空間。
科學謀劃學科布局調整和大型平臺建設,為做大做強三航特色提供有力支撐優化學科布局促進特色發展。為進一步促進航天、民航領域特色發展取得優勢,學校以優學科布局及資源配置、強化學科優勢特色、促進學科內涵式發展為抓手,研究制訂《部分院系/學科布局調整方案》,提交校學術委員會、機構編制會審議通過。根據會議精神,學校將理學院光學工程一級學科并入航天學院,為航天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項目的爭取提供保障,促進學校航天特色發展;將航空宇航學院土木工程系整建制劃歸承擔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建設的民航/飛行學院,依托民航應用背景,以現有土木工程系為基礎,發展道路與鐵道工程方向,促進學校民航特色發展。
規劃平臺建設提升綜合實力。為進一步提升我校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高跨學科教育教學質量與科研水平,實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目標,學校積極規劃建設大學生創新工場、分析測試中心等大型創新實踐教學平臺,為學校內涵式發展夯實基礎。大學生創新工場項目于2016年獲工信部批復,總投資約1.37億,建筑面積約25000平方米,計劃2020年投入使用,將為我校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創新實踐平臺,有利于多學科、不同專業的學生共同開展實踐活動,實現學科和專業的交叉融合。分析測試中心將建設成為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大型分析類測試儀器資源共享、跨學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服務平臺,為“理科振興計劃”的實施提供有力抓手。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落實校第十六次黨代會決策部署、推進“雙一流”建設各項任務的攻堅之年,做好2019年工作意義重大,任重道遠。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我們仍需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確保2019年重點和重要工作落實、落實、再落實,全力開創發展規劃事業的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