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一朝揚國威!在不到一分鐘的檢閱背后是該型號無人機系統研發團隊十余年的心血與汗水。
十年前,拿下任務
故事要從十幾年前說起。
“當時,我國啟動了中程高速無人機系統型號研制招標工作。”無人機研究院時任院長、現任黨委書記曹杰向記者介紹,南航從國內數家競爭單位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該項目。
成功獲得項目的背后是我校在無人機領域數十年的“深耕”和積淀:南航是我國最早開展無人機研制的單位之一,從1958年至今,成功研制了“長空”“翔鳥”“鴻雁”“飛鷹”“銳鷹”等多個系列的無人機系統,形成了從低速高速到高速低速、從固定翼到旋翼、從低空到高空到低空、從金屬材料到復合材料的系列產品研制能力。60余年來,南航人以一型又一型開創性的無人機型號為國家裝備事業發展添磚加瓦,并逐步成為國內無人機研究的重鎮之一。
我校無人機產品參加珠海航展
不過,雖然爭取到了項目,但在研發初期,團隊卻遇到了困難。
“最大的困難是人員不足且資歷欠缺。”曹杰參與了該型無人機系統的整個研制過程,至今仍然對當初的困難記憶猶新,“那時候老同志們剛退休不久,團隊成員都只有三十多歲,沒有足夠豐富的經驗。”
而且,當時研發隊伍僅有50多人的無人機研究院,還承擔了另一項國家重點型號的任務,因此,大家的工作量成倍增長,熬夜是司空見慣的事,甚至很多時候還要通宵達旦。
無人機系統外場試驗團隊
抱著“在型號摸索中成長”的信念,這支年輕的隊伍毅然挑起了型號研制任務的大梁。
在型號研制前期,在國內相關領域領軍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上千個日夜廢寢忘食地演算數據,反復試驗,研制團隊終于按照型號研制流程,把眾人的智慧結晶裝進了這型無人機。
十年間,啃下硬骨頭
不過,無人機試制成功之后,研制工作并沒有因此而結束,緊隨而來的是更為艱難的試飛任務。
該型號無人機系統總設計師張才文
“無人機試飛需要足夠大的空域,在無人機進入外場試飛與調試階段后,試飛場地只能選在大西北荒無人煙的沙漠和戈壁灘。”該型號無人機系統總設計師張才文介紹道,所有科研人員每年都有數月甚至半年時間待在大西北人跡罕至的地方。
團隊在西北戈壁進行試飛時,駐地距離試驗場有100多公里。每天中午,他們只能站在現場,頂著風沙吃早上帶來的快餐。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幾個月。有時候為了趕時間,他們常常是手里抓著饅頭邊吃邊干。
外場試驗團隊成員頂著風沙就餐
在50℃多的高溫下,他們擔心無人機的材料與發動機受損,就把自己用的遮陽傘讓給無人機,并用扇子給無人機降溫;遇到嚴寒天氣,礦泉水凍結成冰,他們也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將冰塊焐熱成水再拿來喝。
曾隨團隊赴高原采訪的黨委宣傳部周天博老師回憶起當時現場采訪時的情景,仍然對強烈的高原反應和刺骨的冷風記憶猶新。為了趕在早晨抵達海拔四千多米的試飛點,他們凌晨三點鐘就從駐地出發,還遭遇了下雪封路、車輛被困途中長達幾個小時等困難。
端著攝像機就已經感到眩暈的周天博,記錄下了在零下20多度,雖略顯遲緩但仍然熟悉的團隊合作,“這次采訪帶給我的不僅是身體上的考驗,更多的是心靈的沖擊,這種航空報國、艱苦奮斗的精神令人震撼”周天博感慨道。
高原試驗中進行設備調試
張才文介紹,有一次,他們在距離公路10公里的戈壁上布設靶標,任務結束時天已經黑了下來。由于手機沒有信號,他們分不清方向,也看不清道路,只能一點一點摸索前進,因為戈壁灘并非一馬平川。那天,他們到公路邊時已經半夜了。
有時,由于空域緊張,他們只能在夜間進行試飛,一整夜也只能演練一個科目,而等待一整夜卻沒有可演練的空域也是家常便飯。
長時間、遠距離地離家進行科研任務,年輕的科研人員難免會有一些情緒,但卻從來沒有半句怨言。
“國家能將如此艱巨的任務交給南航,是對學校無人機研制實力的認可,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張才文說,大家最后也終于將這塊“硬骨頭”啃了下來,為我國軍隊提供了一型技術性能先進的無人機系統。
十年后,成功接受檢閱
裝備工程部部長趙劍峰介紹,此次閱兵集中展示了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水平和軍隊改革的重要成果,部分全自主研制的先進裝備是首次亮相,“南航的中程高速無人機系統正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從今年年初開始,為做好閱兵任務的保障工作,學校專門成立了包括領導小組在內的保障機構,裝備工程部、無人機研究院高度重視,即便在團隊進行另外一項重要型號任務外場試驗的時期,仍然抽調精兵強將,全力保障閱兵任務的執行.
型號總質量師陳喆之前因身體原因在家休養,但為了此次閱兵,仍全程參與相關保障工作。 無人機研究院試飛中心的趙幫俊跟隨無人機系統前往閱兵訓練場,一待就是四個多月,日復一日地進行無人機作戰方隊的保障工作,一直堅持到閱兵結束,并將部隊授予南航的錦旗和獎章帶回學校。
部隊授予南航的錦旗和獎章
無人機返回校園后,引來無數師生的圍觀和拍照
“什么也不說,祖國知道我”。這支科研團隊十余年如一日,戰嚴寒、斗酷暑、抗雨雪,忘我拼搏,戈壁灘、大漠里、高原上,不舍晝夜,支撐他們是航空報國的精神和信念,他們以實際行動向祖國獻上了一份最好答卷,更是為母校67周年校慶送上的最珍貴的生日禮物,激發了每一位南航人發自心底的驕傲和自豪,也激勵著全體南航人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奮進新征程,逐夢“雙一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