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徐川教授亮相央視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擔任第十集“不畏浮云遮望眼”主題的思想解讀人,為全國觀眾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自信的重要論述,并結合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和我校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院士等人的事跡進行了闡述。節目播出當天的央視《新聞聯播》對此進行了報道。
“四個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這一集節目由著名主持人康輝主持,我校徐川教授擔任思想解讀人,北京師范大學康震教授擔任經典釋義人,主題圍繞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的三個關于“自信”的典故展開。徐川帶領觀眾從“我們為什么要自信”、“我們為什么能自信”、“如何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三個層面進行了解讀。
我們為什么要自信?
我們為什么要自信?節目帶領大家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氣,我們就能夠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造新奇跡。
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了毛澤東同志著名的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這兩句詩蘊含著怎樣深刻的意義呢?康震教授釋義說,“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是毛澤東青年時代求學時寫下的詩句,展示了毛澤東自信的豪情,對生命的渴望,對未來如火如荼的斗爭歲月的渴望。而寫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詩句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也在通過《登飛來峰》傳達他不畏艱險、直面困難的頑強意志。
徐川闡發了為什么要自信。他概括為三句話:自信是方向標;自信是發動機;自信是能量槽。通過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的一系列數字和事實說明,正是自信支撐著中國工農紅軍在革命戰爭年代不斷取得勝利。徐川還通過講述以“人民科學家”、我校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院士為代表的一代代中國航天人不斷接續奮斗、努力挑戰深空、連續創造奇跡的探月故事,闡釋了自信在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中的作用。
我們為什么能自信?
我們自信的雄厚基礎來自于哪里呢?節目帶領觀眾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江河之所以能夠沖開絕壁奪隘而出,是因其積聚了千里奔涌、萬壑歸流的洪荒偉力。在近代以來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磨難,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犧牲,進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現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
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了李清照《漁家傲》中“九萬里風鵬正舉”這句典故,康震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得正高。《漁家傲》創作的時候,年近半百的李清照正孤身一人,追隨宋高宗一路南遷,歷經坎坷。李清照有感于這一路上的顛沛流離,寫下了《漁家傲》,表達了她對自己堅守文化傳承的自信。
徐川總結了支撐自信的四塊基石,也就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通過湘西十八洞村脫貧攻堅之路故事和我國一系列世界級的超級工程等實例加以論證,凸顯了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
如何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
什么是文化自信?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節目帶領觀眾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1月30日在出席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時的重要講話。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腳下這塊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正所謂“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了南北朝時期詩人庾信《徵調曲》中的兩句詩:“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康震釋義說,這兩句詩表達的是庾信對故土的無比思念之情,引申為飲水思源。習近平總書記倡導我們要樹立文化自信,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本源。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具備文化自信的堅實的基礎和優良的傳統,這種文化的源遠流長給我們的文化自信提供了雄厚的底氣。
徐川論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在“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地位最為獨特和重要。國家的強大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文化自信又是國家強大的深層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
在節目中,徐川注重用故事講道理,通過一個個生動而鮮活的故事講述和富有穿透力、說服力、感染力的理論解讀,不僅讓觀眾聽起來興味盎然,更讓觀眾明白總書記重要思想或論述的由來、指向、實踐效果和理論意義,從而得到了思想的啟迪。這是繼2018年《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一季)后,徐川再次應央視節目組邀請擔任節目思想解讀人,在全國觀眾面前展現了我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精神風貌。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制作的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作為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重要探索,《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遵循,突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生動解讀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所引用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折射出的深刻內涵和文化價值。節目以創新手法,全面深刻展現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領路人、人民勤務員的領袖風范和為民情懷。節目自播出后,在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受到持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