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成本自我包裝,如陀螺般轉場于各地招聘會,這樣的求職模式正在被打破。江蘇省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昨日向本報記者提供的一份調查顯示,在2007年—2009年,江蘇近9成的大學生在“網絡聯盟”上找工作,“網上‘相親’+網下碰面”已成為江蘇大學生求職新模式。
2006年底,江蘇在全國率先建成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聯盟,在網絡平臺上,用人單位和大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換資料,達成初步意向,再通過招聘會這樣的“有形市場”見見面,如果沒什么問題當場就簽約。江蘇省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提供的數字顯示,聯盟自開通以來,共發布24085家單位的59046條崗位需求信息,發布招聘需求人數達337610人。其中2009屆有22939名畢業生從聯盟上獲得就業需求信息,并最終成功謀得職位。2009屆畢業生注冊的總人數高達402114人,占當年全省45.9萬畢業生的87.6%。
省招就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網投有三大技巧,第一、在海量的需求中,選擇與自身能力、條件匹配的崗位,不要簡歷滿天飛。第二、準備一份簡潔出挑的材料。第三、發布簡歷后,及時查看網站留言,保持郵箱和通訊方式暢通。如果一兩天后仍沒有回應,不妨直接與單位聯絡。
名詞解釋 網絡聯盟
2006年江蘇省教育廳、人事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共同發起組建了“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聯盟”,簡稱網絡聯盟。2006年12月31日,網絡聯盟官方網站正式開通。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高校畢業生,必須首先在這一網絡平臺上注冊,才能獲得參加招聘會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