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在中國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的名詞和領域,盡管我們在這方面起步不早,但是我們非常希望借鑒世界各國先進的經驗和已經成功的一些模式,來促進中國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完善中國高等教育的結構。借此機會,受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委托,對中國高職教育近幾年的發展情況和我們未來的一些設想作一介紹。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所以,在介紹高職教育前,還是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情況作一簡單回顧。
一、2009年以前中國高等教育概況
圖1 辦學機構類型
從下頁圖1可以看出,中國高等教育的辦學機構有三大塊:一是普通高等學校,二是成人高等學校,三是各類社會力量設立的高等教育機構。其中普通高等學校一共是1 731所(截止到2009年的數據),舉辦各級各類高等教育的機構全國一共是3 500個,這樣看來,普通高等學校占全國各級各類舉辦高等教育機構的50.6%,在1 731所普通高等學校中有將近600余所普通高等學校都舉辦高等職業教育,在舉辦高職教育的普通學校中,有的高職教育占學校主體,有的只是補充,其中以舉辦高職技術教育為最主要形式的學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獨立設置的高職高專學校,截止到2004年年底,一共是1 047所,2009年10月份之前又增加了幾十所,其數目占整個普通高等學校的60%多。
另外,成人高等學校、社會力量舉辦的高等教育和其他的各類機構,它們的辦學主體都是高等職業教育高專教育。在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習方式主要有四種:全日制在校生,非全日制在校生,非全日制不在校生和基于網絡的開放式教育。其中全日制在校學習方式主要由普通高等學校舉辦,普通高等學校的全日制在校生規模為1 400余萬人,年招生規模近500萬人,2005年已達到500萬人,其中高職生占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的42.1%,招生量占49.5%,都接近了一半。非全日制在校學習生主要是由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舉辦,其中高職生占整個非全日制在校生的66.3%,高職高專生招生規模占整個招生數的65.7%,非全日制不在校學習主要以高等教育的自學考試這種形式來舉辦,主要以非學歷教育機構和國家考試這兩個為框架,每年參加考試的人數有1 200余萬,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學歷的人數近400萬。還有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近五年來逐步開展起來的基于網絡的開放式教育,現在,這類教育在中國的注冊學生數已達236萬,共涉及150余個專業。這是到2004年年底為止對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基本回顧。
二、1998年至2009年中國高職教育的發展
為什么把時間框在這兒呢?因為中國高職教育真正納入到高等學歷教育基本上就是從1998年后開始的,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在教育部的高等教育司設置了高職高專處,來統籌管理中國的高職高專教育。從1998年開始,中國的高職高專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迅猛發展。在這幾年中我們主要做了兩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關于人才培養、辦學的定位問題。我們的辦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定位問題。我們對于中國高職教育的定位就是要服務于社會,培養社會一線需要的人才。那么,對學生的定位是什么呢?是技術應用性人才,換句話說就是高級的藍領和初級的白領。從我們國家來說,定位于銀領人才。目前,中國高職高專教育主要在??茖哟?,也就是兩到三年學制的學歷教育。為什么說中國高職高專教育從1998年到2009年的發展是跨越式的發展呢?因為中國是從那時開始提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辦學目標的。而在提出這個目標時,高職高專教育占高等教育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經過近五六年的發展,現在從前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中國的高職高專教育已發展到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高職高專教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在校生是596萬人,這是我們的辦學規模。剛才我已說到,除此之外,還有成人和網絡教育這兩種形式,這兩年的成人高職高專在校生是278萬人,網絡生是109萬人。半壁江山的主體是指普通高等教育,在成人和網絡里則占有更大比例。
圖2 1998~2009年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數
圖2是從1998年至2004年高職高專院校的發展數目,淺色表示的是高職高專院校數目,1998年僅432所,到2009年年底的數字是1047所,短短的7年時間翻了一倍多。目前,高職高專的舉辦者,從國家層面來看,我們不直接舉辦高職高專教育,而是進行宏觀指導。而高職高專教育主要由地方政府來舉辦,但我們積極吸納行業和社會力量包括企業來積極參與。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中國的高職教育的發展呈現一個多元化的發展方向。
在辦學機構里,剛才提到普通高等學校都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地辦有高職教育,其中高等??茖W校有175所,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是72所,獨立設置的505所成人高校全部辦有高職高專教育。普通本科學校以二級職業技術學院的形式來辦高職高專的學校是600余所。普通高等學校以成人和繼續教育學院的形式來舉辦高職高專教育的也超過600余所。換句話說,只要是一所普通高等學校,基本上就辦有不同形式的高職高專教育。高職高專教育的學習方式與高等教育是一樣的,也是主要基于四種方式。其入學方式與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相比要復雜些,它一共有五種方式。第一種與普通高等教育一樣,高中畢業生參加全國每年統一組織的入學考試,接受學制為二至三年的高職高專教育;第二種形式是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參加由各省組織的入學考試,完成高職高專學歷教育的時間也是二至三年;第三種是初中畢業生申請參加中職和高職連讀的考試,錄取以后通過五年的學習拿到中職和高職兩個畢業證;第四種形式是成人教育學生可以通過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成人高考入學,該學制為二至三年;最后一種方式是網絡教育學院單獨組織的考試,其學制也為二至三年。
第二件事,這幾年,我們除了引導高職高專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方向以外,我們還進行了大量的教學改革。下面我介紹一下這幾年教學改革做得比較突出的幾個方面。其一是剛才提到的,明確了我們的辦學定位,如果用一句話來說明中國高職高專的辦學方向的話,那就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這句話盡管用詞不多,句子也比較短,但我想它的內涵卻是非常豐富的。這句話里首先體現我們的辦學目標,就是以服務為宗旨。服務于誰?服務于我們的社會,服務于中國和世界的經濟發展。其二,我們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什么呢?就是以就業為導向,就是說我們要教會學生一技之能、一種謀生的手段,使他們能夠畢業后融入到社會中,為社會作出貢獻,同時也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找到一種方式。其三體現了我們的辦學模式,就是我們辦學比較強調產學研的結合,強調學校與社會、學校與行業、學校與企業的共同辦學,我們吸納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能夠為我們辦學作出貢獻。我們從辦學的各個角度也進行了改革,從學校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方面都進行了一些探索。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計劃在未來幾年時間通過遴選和重點建設能在全國選出一批示范性的學校,代表不同地區的特點,代表不同行業的特點,代表不同類型的特點,它們將作為中國高職教育整體優勢獻給世界高職教育界。
由于確定了辦學模式是產學研結合之路,所以我們的產學研結合非常強調動手和實際訓練,是要學生能在畢業之后真刀真槍地干,所以,我們以國家財政專項投入的形式在全國建設了一批實訓示范性基地。另外,根據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啟動了一批緊缺人才試點工程,遴選了一批學校重點培養國家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當然,還有我們的師資隊伍建設。任何好的想法,沒有師資是很難落實的。今后我們將加強培訓,建設六個國家級師資培訓基地;加強教師培養,分期分批使教師取得專業碩士學位;并加強地區間、校企間、國內外的交流。此外我們還跟行業密切結合,與行業部門、協會等共同推進百所院校直通試點,推行雙證書直通政策,將教育體制與行業職業證書體制進行融合,將教育的辦學目標和行業用人標準進行融合,探討在畢業生獲取畢業證書的同時,順利拿到行業上崗證書,這種改革方式也促進學校將其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的制定與用人單位的要求密切結合。同時,我們也建立了高等職業教育的評估保障機制。從國家、地區行業到學校都建立了相應的評估保障體系,進行五年一輪的跟蹤質量監控。此外,我們還依托高職高專的社會團體服務于廣大高職高專戰線。目前,中國高職高專院校長聯席會已有50個會員單位,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已有345個會員,我們即將成立20余個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
上頁圖3是我們高職高專的網頁,大家在網頁上可以查到相關的信息。
三、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的未來展望
展望我們未來的發展目標,從規模上,高職高專教育將進一步占據整個高等教育一半以上的比例。此外,高職高專教育將為高等職業教育多樣化和終身化教育體系的建立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同時,我們還要強調高職高專教育從單個的學校發展到集約化連鎖式的發展,進一步與行業結合,推進雙證書制度的實施。此外,在質量保證體系方面,除了政府以外,要更多地接受社會和企業的監督。
未來高職教育對中國的貢獻,應該用三句話來概括:第一句話,為中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人才資源的支撐;第二句話,為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三句話,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提高人口素質貢獻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