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是藝術類專業,卻按照藝術類專業招生。這樣的“混亂”局面在高校招生中普遍存在。記者昨天獲悉,教育部對藝術類專業進行了清理,11種非藝術類專業2010年起不得再按照藝術類招生辦法招生。
據介紹,按照教育部的規定,非藝術類專業應該按照普通類專業的招生規則進行招生,考生按純文化成績排序后由高校擇優錄取。但在實際招生過程中,非藝術類專業按藝術類招生的現象屢見不鮮,而且畢業后授予的學位也是五花八門。
“比如‘數字媒體技術’,這是個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嚴格意義上應該算是工科,但是不少學校將其列為藝術類。再比如‘小學教育’,很多學校在招生時也側重學生的音樂舞蹈能力,這也不合適。”南京一所高校負責招生的學生處處長告訴記者,這種“混亂”局面的出現和“利益”分不開。他介紹,藝術類專業對文化成績要求較低,大量考生涌向“藝考”,不少學校雖然沒有“藝術”專業辦學實力,但是為了迎合考生,索性將一些專業“改頭換面”,根本目的是為了多收錢。“普通專業一學年學費也就4600元,藝術類專業最便宜的也要6000多元!”他說。
據介紹,教育部剛剛對藝術類專業進行了清理,從今年起,11種不得再按藝術類招生的專業分別為:社會工作、教育技術學、小學教育、烹飪與營養教育、文秘教育、漢語言文學、編輯出版學、數字媒體技術、城市規劃、園林、旅游管理。
此外,學前教育、藝術教育、服裝設計與工藝教育、裝潢設計與工藝教育、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媒體創意、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工業設計、影視藝術技術、數字媒體藝術、建筑學、景觀建筑設計、包裝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公共事業管理、文化產業管理等17種含有藝術屬性的專業,經教育部批準后,方可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
記者了解到,經教育部批準,江蘇22所高校的34個非藝術類專業可以按照藝術類招生。這些專業主要是工業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廣告學、藝術教育、公共事業管理等,畢業后授予文學或教育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