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2日,一年一度的中山大學第五屆信息化年會暨第九屆教育技術年會在中山大學舉行。今年年會的主題是“信息化效益和用戶的滿意度”。出席嘉賓有中山大學副校長許家瑞、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處處長付恒升、廣東省教育廳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彭紅光、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理事長、北京大學教授黃達武、清華大學教授蔣東興、復旦大學教授宓詠、中國人民大學網絡與教育技術中心主任顧濤、中山大學外語教學中心副主任王哲、中山大學醫院管理處處長韓玲等。大會由《中國教育網絡》雜志獨家媒體支持,中國教育網作全程報道。復旦大學教授宓詠演講的題目為:信息化校園建設一些思考。
圖為:復旦大學教授 宓詠
下面是復旦大學教授宓詠演講實錄。
宓詠:非常榮幸和有這樣的機會向大家匯報我們學校方面的一些想法。郭老師給了一些題目,我壓力也很大,昨天特意跟一個骨干團隊在中山大學學習了一天,特別是剛才蔣老師說了郭老師在我們理事會里面是理論家,今天讓我講我也是覺得挺難,今天還是向大家匯報我們在工作中的一些情況。
這幾年高校信息化發展的非???,高校信息化的目標不單單是建網站或者是把網通了做幾個業務系統,更多的還是要關注師生實際的體驗,也是我們這次會議的主題。所以剛才說信息化應該促進整個學校,服務延伸和提高。這幾年高校信息化有很多建設的架構,從我們學校本身來說也是和郭老師說的非常相同,我想今天都不多講。同時我們在此基礎上也分不同的服務對象和內容,因為今天許校長講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投入,我們沒有這么多的資源來進行投入,必須要進行細分。在工作當中和建設當中還是要進行規范。這幾年應該來說通過這幾年的工作,應該取得了比較大的進步,應該說一個信息化的校園和我們原來的目標突顯規模。
現在很多的應用基本條件在校網上都在展現,但是也帶來我們很多問題,我們可以簡單的分析一下像中山、清華、北大很多的學校,包括我們復旦我們也遵守了,應用推廣也做了,信息門戶也有,身份認證也沒有問題,數據集成包括英文服務我們都做了,但是這就回到許校長提到的問題,我們投了這么多錢,雖然在學校投錢多的更多,但是我們應該也投了不少錢,所以一直有一個困惑,覺得最關鍵的一個原因,跨業務部門流程整合比較困難,第二個,我們信息門戶展示所有的內容和用戶的實際希望還是有一定距離。第三個我們信息化校園不僅是推廣,我們積累了很多的數據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和有效的利用。第四個很關鍵的,以人為本的服務,所以這些方面也造成了整體價值沒有完全體現的原因。所以這也給我們整個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我們也在思考我們有很多的進步和很多的困惑,比如說我們建設取得了成績從基礎建設和業務系統的開發,應用的整合,綜合服務的提供等等,都做了很多的工作,產生積極變化的同時,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應該說信息化從深度使得我們服務可以往精細的方向發展,越做越精越做越細,同時也是越做越寬。
同時我們也感覺到隨著應用越來越多,我們業務部門和IT部門有很多的應付,大家也達成了共識,促使我們要去思考,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可以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這個回答應該是非常的肯定,我們通過提高效率等等,從方方面面都可以體現。但是通過信息化系統的實施以后,這些方面已經得到了一次飛躍,以后出路在哪?我們現在有效應,但是因此就牽扯到我們常常在說,IT技術和高校里面廣泛應用,我們就是一個整體的戰略和局部戰略的關系。IT應該不再是我們IT建設部門內部的事情,我們常常開玩笑說不用做成我們IT自己圈子里面的工作,學校里面的很多發展和運動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我們的制約和影響,學校的領導層也必須面對大學的信息化戰略之間的對應關系。所以我們講信息化校園的實施我們只是實現戰略目標服務保障,既然是這樣,我們就必須把信息化戰略的校園戰略和學校大學發展的戰略,我們把IT和業務流程全部關聯,比如說相互之間的服務水平的提高等等。我們應該從最早期的自動化,從紙面化然后到網上重組,然后轉變我們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