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旬審議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要求,把職業教育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然而在實際生活中,職業教育的價值尚未被人們充分認識,職教“低人一等”的觀念依然存在。值此又一個暑期來臨之際,本報今起推出“刮目相看職業教育”系列報道,從民生的視角解讀職業教育蘊含的多元價值。
“中考考砸了,上不了高中了,今后怎么辦?”
7月中下旬,全省13個市相繼舉行的中招錄取,牽動著90多萬個初中畢業生家庭。幾乎每年中招過后,都會有半數左右學生和家長陷入“中考失利”的迷茫:幾門課考試分數加起來,達不到普通高中“入門分”。
此時,分布在全省各地的500多所中等職業學校,熱情地向中考失利的孩子們伸出橄欖枝,為他們打開另一扇學業之門。
做人教育:讓受挫學子走出失敗陰影
“真沒想到,上了職校,個人專長也會有這么大發展。”南京玄武中專校美術專業三年級學生陳璐,在2010年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獲得平面藝術設計一等獎,她因此拿到了高校對口單招本科生的“門票”。
小陳說,她的中考成績很“菜”,普通高中也上不了。就在她以為“沒路可走”的時候,老師指點她可以到職校發展自己的美術特長。“剛開始的時候,一點信心都沒有。可是,學校對學習抓得很緊,老師苦口婆心地教我們學做人。在老師激勵下,同學們漸漸都有了自信,學業不斷長進。”
“從自卑自閉到陽光自信,我個性的巨大改變都是因為上了職校。”淮安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商務英語專業三年級女生王曉謙對記者坦言。來自漣水農村的小王,因家庭不幸——父親車禍去世、母親改嫁,養成了自卑、自閉的個性。
“剛到職校的時候,我不愛說話,也不喜歡跟同學交往。班主任老師發現后,經常開導我,給我講做人、陽光自信的重要。一次班會上,班主任鼓勵大家把心事說出來,我鼓足勇氣說出內心的沉重,邊說邊哭,沒想到班上好多同學也跟著哭,原來同學們的心是相通的啊!從此,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封閉了。”如今的小王,品學兼優,在校英語比賽中獲得第二名。
南京市鼓樓中專校校長陳建生、淮安市高職校副校長冀葉萍不約而同地告訴記者:“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是中職教育的核心。”
中職校普遍重視做人教育。因為中職生基本上都是應試教育的“丑小鴨”,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只要幫助他們走出應試失敗的陰影,其他方面的長處就能夠得到發展,從而獲得學業成就感。
做事教育:就業有優勢,升學有通道
近年來,我省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隨初中畢業生人數下降而減少,而絕對數仍然很可觀,比如今年計劃招生47萬人。職校生“入門分”大多在四五百分左右,比普通高中要“低一截”。
“大批沒有機會上普高的初中畢業生,通過早期接受職業教育,掌握了一定技能,基本上不用為出路發愁。”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職業學校非常注重學生做事能力的培養,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讓學生學會動手,掌握技能。中等職業學校設置的專業達321種,為學生提供了各種技能學習空間。
“我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經常有企業向我們要畢業生要不到。”宜興職業教育中心校校長徐志方欣慰地告訴記者。
“我們學校的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匹配,畢業生特別適銷對路,金鷹國際、中央商場、玄武飯店等大企業,都有我們的畢業生,有些還成長為企業骨干。”南京市鼓樓中專校校長陳建生不無自豪地透露。
省教育廳職教處處長尹偉民介紹,近年來在大學生找工作普遍較難的情況下,全省中職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了95%以上。“職校生不僅就業行情好,而且繼續升學也有通道——通過普通高校對口單招考試,中職生可以升本科或大專,正所謂‘就業有優勢,升學有通道’,職業教育為解決民生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
職業學校:人氣還需進一步提升
職業教育的價值顯而易見。然而,記者在調查中也了解到,相當一部分適合接受職業教育的初中畢業生,不愿意報考職校。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是因為,當前社會上輕視職業教育的觀念尚未根本改變。前不久,南京的一項調查顯示,初三學生中,選擇重點高中的占67.5%,選普通高中的占27.4%,選職業高中的僅為1.7%。與此相關,職業學校“招生難”、職校生源質量偏低問題,持續多年未能得到有效緩解。
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多希望子女做“白領”,認為上職校“低人一等”,寧可讓孩子上“普高”,去擠高考獨木橋。“傳統觀念中,很多人認為職業教育是‘二流教育’。這種錯誤認識,對于推進職業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非常有害。”省教育廳廳長沈健表示。
“制度性歧視,是影響職業教育‘人氣’的另一重要因素。”有關專家指出,每年中考招生,中職校總是安排在最后批次,招到的當然都是分數低的學生。
省職業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馬成榮,從產業需求的高度,這樣解說了當前提升職業教育“人氣”的重要性:“江蘇正從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后期邁進,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迅速崛起,對技能型勞動者有著巨大需求,必須保證中等職業教育的適度發展規模。”
學業選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讓女兒上職校這條路,真是走對了。”白領陳宇女士看著女兒的變化,情動于衷。她的女兒從小學到初中上的都是南京的名校,可學習成績一直是“灰姑娘”,而且由于學習壓力過大,女兒的健康每況愈下,“不得已上了職校。周圍同事聽說了,都很驚訝,我也覺得特沒面子。但是,女兒的變化讓我對職校刮目相看。”陳女士說,女兒上職校后,學的是會計電算化,個人興趣得到發展,快樂自信寫在臉上,特別是健康大為改觀,“看到女兒這個樣子,全家人都跟著開心。”
“其實,學業選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有關專家分析說,對于那些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來說,走高考這條路會很吃力,且未必會有“產出”。而且,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不斷提高,即便擁有大學文憑,也不可能都有機會當“白領”,家長們大可不必對本科學歷看得太重。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高教所副所長王壽斌建言,“家長們應該積極改變上職校‘低人一等’的觀念,樹立多元發展、多元成才理念。這樣,既能讓孩子個性得到發展,又能滿足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兩者有機結合,可以讓孩子獲得最佳發展。”